弘扬优良学风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九游会j9官网ag登录入口

              1. 弘扬优良学风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
                发布时间: 2016-07-04     浏览次数: 2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社会各领域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攻坚克难亟需哲学社会科学先进理论的指导,需要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思维敏锐、视野开阔、敢于担当、甘于寂寞的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开诚布公的学术氛围。解决学风问题的前提是解决为什么做学问的问题。这又不可避免的要澄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自身应该怎样看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什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谁做研究”等一系列疑问。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怎样看待所从事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在大家的印象中,自然科学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也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真正力量。哲学社会科学是“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相比自然科学,因其成果往往很难物化和量化而被归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 “软实力”。而人们理解“软实力”,往往在“软”,不在“实力”,更没有将“软”理解为“以柔克刚”中的“柔”。在大学和其他科研机构中,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也因评价机制的问题,被一些自然科学研究者们所质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是对质疑者怒目而视?是妄自菲薄?还是以“有为”谋“有位”?答案不言而喻。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要系统创新、全面发展和走向世界,高校科研工作者需要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高校的哲社研究不能止步于个别观点、个别结论、单一学科、单一视野的创新,学校层面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规划应当强化“国家意识”和“责任担当”,围绕学校“服务面向”建设“学校系统工程”。如同寻求自然科学领域的创新突破,一所好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同样需要强大问题意识导向下的理论创新。爱游戏·(中国)官方网站是一所以“大信息”为特色的多科型高校,“大信息”不仅是对信息材料、器件、网络、系统、服务等“五位一体”自然科学的学术、技术、工艺研究和创新,还应包括对信息技术带来社会变化的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以及信息技术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因此,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基础研究,也是应用研究,更是创新研究。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什么?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大力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当今世界各国均重视智库研究,中国社会要从权威治国走向现代治理,对决策的科学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智库的决策参与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层面。但现实是,目前地方层面的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力量还比较薄弱,迫切需要建设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治理完善、布局合理的国家智库体系,完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推出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应瞄准国家信息产业和人口政策发展,加强和相关决策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将行业智库对策研究和政府决策研究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社科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综合效益。我校在信息通信、人口与社会管理、邮政与物流等领域有着研究的比较优势、学术和社会资源的厚实积累,因此,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植根于通信、人口和邮政等方面厚实的发展积累,依托学校电子信息学科自然科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谋发展,主动了解信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战略布局,注意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学校电子信息领域自然科学研究融合创新,加强和理工科教师的科研协同。破除思想桎梏,强化“信息 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夯实“信息文科”学术创新战略部署,坚持走发展基础学科、立足应用学科、强化交叉学科之路。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谁做研究?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不仅是高校教师践行创造知识、传播知识使命的要求,更是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功能的应有之义。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为人民、为国家、为真理的研究导向。宋代大儒张载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论述历经数百年后仍然有着强大的时代意义。中国自古以来的经典思想、传世名篇莫不内含大仁大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就会为了人民开展科学研究,自觉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创造让人民满意的科研成果放在第一位。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出读书做学问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旨归。在国家实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今天,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改革发展中总会遇到新问题、新难题、新课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和社会担当———为中国发展和社会进步寻找发展思路和解决问题之道,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为“两个一百年”的民族复兴中国梦而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当然之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这样“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需要我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只要我们树立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力争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踏实地就某一有兴趣、有基础的学术领域开展系统、持续研究,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我们就能在研究中成就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厘清上述三个问题,在信息文科的顶层设计、学科规划、教学相长、科技转化等各方面一以贯之,我们有理由期待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作者:副校长 颜晓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