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爱游戏·(中国)官方网站校长杨震
2016年,国家邮政局与多所邮电大学共建现代邮政学院和邮政研究院,致力于培养行业人才,目前行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加速邮政业转型升级?如何看待共享经济?带着这些问题,《中国邮政快递报》与《快递》杂志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爱游戏·(中国)官方网站校长杨震。
快递业绝对不是低端行业
“共建‘两院’(现代邮政学院、邮政研究院)是国家邮政局对行业人才问题前瞻性的考虑,是忧患意识的表现,是邮政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但只是行业人才培养迈出的第一步。”杨震告诉记者。
杨震表示,学校在培养行业人才时,需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努力。
首先,要弄清楚行业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邮政业知识是综合性的,需要设计完善的培养方案。以寄递渠道安全三项制度为例,需要先进的安检设备、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都需要很多技术支撑。所以说,快递业绝对不是低端行业。这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第二,教师要教学生,自己要首先熟知行业。在我们的教师中,有学经济的、有学物联网的、有学管理的,但对这些学科都了解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稀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就尤其重要。
同时,学生要学以致用,需要寄递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环境。“不过,我相信在国家邮政局、各寄递企业的支持下,会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信心做好。”
“此外,人才培养还要破除一个旧观念。”杨震表示,教育不一定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是培训,可以是寄递企业的高层人才经过培训提升自身水平,同时吸引大量人才投入行业之中。
科技创新要“可信、可控、可管”
杨震认为,寄递企业的网络覆盖面很广,给老百姓提供了很方便的寄递服务。但寄递企业目前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科技应用水平与邮政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不匹配,亟待提升。“老百姓对寄递服务的主要需求有两个,一是‘安全’,一是要‘快’。如何实现?寄递服务要全力以赴利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同时,要做到可信、可控、可管。”
科技应用在邮政业发展中潜力巨大。他举例说,国家邮政局的信息系统监控到江苏沭阳每天产生5万个包裹。经过分析、了解,原来沭阳是花木基地,每逢情人节等节日,花木寄递量更高。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通过包裹的数量、流量等内容反映经济现状,并从中发现经济运行的趋势,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对于破解末端投递难题,杨震认为,寄递企业要转变观念,比如邮政包裹改为投递上门,将原来的“不方便”变成了“方便”,给老百姓带来了便利。寄递企业或第三方企业可以在居民楼集中的地方建设智能快件箱、公共服务站等多样化的末端投递“终端”,既提升末端服务水平,又给快递员以尊严和获得感。